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粮油蔬菜字贴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粮油蔬菜字贴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颜真卿乞米的故事?
公元765年,正值关中大旱,江南水灾,农业歉收。以致颜真卿“举家食粥来以数月,今又罄竭”的地步,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“惠及少米,实济艰勤”。
《乞米帖》即是颜真卿向李光进借米的信。内容为向朋友借米,自言“拙于生事”以致即使数月食粥,亦磬竭。从中可知颜真卿心之所向,在道义,原不在生计。古来大丈夫多重于“做人”,拙于“活人”,故而亦常困于现世。《乞米帖》虽数行,但真切地反映了颜真卿的生活现状。
写上面这封信的时候,颜真卿任刑部尚书,兼御史大夫,为朝廷正三品官员。要向朋友借米维持生活,真是难以想象的事。
颜真卿无米下锅,著名的《乞米帖》让人哽咽,字帖的书写故事
颜真卿为了学习书法曾两次辞官不做,去拜“草圣”张旭为师,苦练楷书和草书。又学习初唐褚遂良笔法,吸取秦汉诸碑的养料,终于形成自家面目,创造出一种雄伟、博宏、古朴、强健的字体。颜真卿的书法千载垂范,他的为人,更是万世楷模,在颜真卿当官的时候,他的为人也如同他的字迹一样,刚正不阿。由于他为政清廉,直言不讳,遭到当时一个共同为臣的小人杨国忠记恨。在他的阴谋下就被被贬到现在的山东去当太守了。
这时,安禄山反叛迹象已很明显,颜真卿要求积极修城浚池,暗里加紧招募和训练兵马。表面上还是以写字***为场面,故为疑兵之计,直到后来安禄山起兵造反,攻陷了黄河以北24座城池,黄河以北24郡,这件事吓得朝廷震动。颜真卿与他的哥哥颜果卿一起联合起来,将以前准备的部队全部投入,第一个举起了讨伐安禄山的旗帜,由于颜真卿事先有准备,一路下来收付了17个城池又回归朝廷,很多人都推荐颜真卿为盟主,合兵20余万,后来也是颜真卿平定叛乱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
在这次战乱中,他的哥哥果卿与侄子季明同时战死。颜真卿非常伤心地写下了《祭侄文稿》,这部行书作品现在都还在广被流传。想必这个帖子也有后世很多学行书的非常推崇。后来颜真卿仕途一直很好,被皇帝赐为开国公。就在这年,山东发生大饥荒。但对身居***的颜真卿来说,吃饭应当是没有问题的。但令人惊奇的是颜真卿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。越是在这种困境中,颜真卿越发的坚持,到最后他写给李光弼的《乞米帖》就提到,他全家只喝稀粥已经有好几个月,如今粥米断绝,连稀粥也喝不上了,更加忧煎难熬,很希望得到帮助。看到历代的书法家这部书帖原由以后,不禁让人热泪盈眶。
《乞米帖》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。拓本。行书,信札。36.5×16.5厘米。凡4行,计44字。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《忠义堂帖》本。
“乞米帖”写在公元765年,粮食紧张的时局,颜真卿当时官拜刑部尚书,知省事,封鲁郡公,按现在看,大约比部级还高;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,颜真卿怎么也能做到衣食无忧。可是他偏偏就闹到了全家粥都喝不上的地步。谈到困窘的原因,他也直言不讳,因为自己“拙于生事”,也就是除了俸禄,他不会创收、生利,没有别的生财之道。其实在唐朝,像颜真卿那样的大官,可以有很多“办法”养家糊口。既然别的官员都能活得很好,身为三朝元老,颜真卿不是不知道那些“办法”,只要他稍稍动心思,就能***横财。可是他绝不贪枉苟取,宁可向同事李太保求告,写下了《乞米帖》。
颜真卿原文中写道:“拙于生事,举家食粥,来已数月。今又罄竭,只益忧煎,辄恃深情,故令投告。惠及少米,实济艰辛,仍恕干烦也,真卿状。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说:我不擅长谋生的活计,全家人已经吃粥吃了好几个月。现在,粮食又吃完了,心里更加忧愁。想到我们之间往日的深厚情谊,因而写信向你求助。希望你能借我一点粮食来让我渡过难关。麻烦到你了,对此我再一次请求原谅。真卿书。
颜真卿为人鲠直,为官清廉,为民解困。早在以监察御史出使河、陇时,五原(今蒙古临河东)有冤狱,久久未决,又天旱不雨。当冤案一经颜真卿辨决,竟凑巧下起雨来。民众感其恩德,称这场及时雨为“御史雨”。他在蓬州和抚州等地做地方官时,也曾因救灾恤患、治陂灌田受到民众的称颂。 著名艺术家黄裳说:“予观鲁公 乞米帖 ,知其不以贫贱为愧,故能守道,虽犯难不可屈。刚正之气,发于诚心,与其字体无异也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粮油蔬菜字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粮油蔬菜字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